在考驾照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的教练老师说,刹车和离合一定要同时踩下,这样可以避免熄火现象的出现,那么在现实开车当中刹车和离合是不是可以同时踩呢,你可能一直在错误操作,老司机来答疑解惑,赶紧改正。既然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离合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起到闭合和分离的特殊作用,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会把离合当成是减速的一种操作,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踩下离合的时候,车轮的传动就会停止,所以车子会出现明显的减速现象。有的人也习惯性的刹车和离合一起踩下,但是在偶遇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操作行为是非常的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踩刹车之后,使得车速降下来,然后再踩离合。 对于一些新司机来说,如果先踩下离合器,再踩下刹车,那么这样可以防止车子抖动或者是防止熄火的现象,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车子的损害程度也非常的严重,尤其是对于离合器的损害程度是最为严重。离合器的寿命将会缩短为原来的1/4,或者是1/5。 其实同时踩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如果自己的车速和当前的档位是相匹配的,那么可以同时踩下离合和刹车,如果当前的档位和自己的车速是不匹配的,应该做到的是先降速之后,再同时的踩下离合和刹车。 很多新司机并不明白汽车的结构,所以总踩下离合的踏板,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的不正确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开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掌握良好的开车习惯,可以减少对于汽车的损耗,减少保养的次数,节省财力。 平时在开车的过程当中,除了低速刹车的时候,起步的时候以及换挡的时候需要踩离合之外,在其他的时刻是完全没有必要踩离合器的,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养成好的开车习惯,不要总是时刻准备踩离合,这样很容易导致离合器退火,或者是离合器打滑等一系列的现象,对自己的汽车是十分不利的。不合理的踩离合器,甚至会造成汽车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有时候还会导致严重的车祸的出现,这样都会降低自己的开车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对于车子也是一种损耗,所以一定要注意开车过程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