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初步提过如何建立、培养车感,主要是分析了如何让车子初步地动起来以及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运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继续提升自身车感、提高对车身的掌控力。
技巧一:关注车轮轨迹
车身的移动轨迹,是由两前轮来决定的,掌握好车轮的轨迹,就相当于掌握了车身移动的规律。平时练车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方向盘打一圈时,车辆的前轮是什么样的偏移角度,每转动半圈,前轮会发生多大转动,熟练之后,就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对于自己打方向盘时车轮的转向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也就能在脑海中模拟出车子的去向。
如果对车子下一步的动向没有预感,很容易出现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以倒车入库举例,在入库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后视镜,根据后视镜中车尾的位置调整方向盘,但是很多时候,当你发现某一次快要压线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反应了。这就是不能判断车身动向的坏处,在离压线还有一段距离时,往往体现不出来其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因为没有准备付出代价。可以说,预判车身的动向提高了驾驶时的下限和容错。
技巧二:感受车身位置
感受车身位置,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在各种教学中,常常说到某个点位举例某处多少米、多少公分,这些米、公分的距离,很多时候就会让人犯迷糊,不知道到底是多远,这就是车感不够,不知道车身位置在哪。
平时练车时,一定要注意强化对于这些距离的关注,以上坡时车身右侧保持30cm以内间距这个点位来说,多练习对准点位没错,但是同时要养成从右后视镜看间距的习惯,时不时看一下,在练习次数多了之后,即使是不看点位,也能通过后视镜中车身和边线的距离,决定向哪一侧打方向。
相反的,死记点位,固然可以通过考试,但是要知道每一台教练车、考试车,其车辆状态都是有区别的,死记点位很可能在换车之后无法适应,形成对距离的感觉,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果全靠死记点位就可以百分百通过考试,那也就不会出现所谓“死神之车”这种挂科率在某个考场高居不下的特例了,“死神之车”的出现,正是许多考生应对车辆变化、车感弱的一种证明。
提升车感不是一日之功,学员们在练车时,切忌死练车,不仅效率低下,也不利于车感的养成,多思考、多尝试,在驾校尝试出错不过是教练骂几句,考试出错就亏大了。